專家提醒玩過玩具後一定要洗手。 IC供圖記者 楊蔚然通訊員 黎紅 黃配
  指導專家 長沙市第一醫院兒科
  王香雲主任、主任醫師
  核心提示
  “輪狀病毒性腸炎、手足口病,是近期有抬頭趨勢的兩大兒科類疾病。”長沙市第一醫院兒科主任王香雲教授告訴記者。
  專家提醒,維持良好的個人、食物及環境衛生,多鍛煉、增強體質,是預防秋冬小兒疾病的關鍵。
  輪狀病毒性腸炎發熱、嘔吐和腹瀉是早期癥狀
  【典型病例】患兒旺旺,男,1歲5個月,因發熱、腹瀉、嘔吐13個小時,11月18日家長帶旺旺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兒科。入院時旺旺精神差、食欲差、口渴欲飲、尿量明顯較平時減少,皮膚彈性較差,體溫達39.5℃。
  【專家指南】王教授提示:“這個病例的大便輪狀病毒抗原監測為陽性。”
  輪狀病毒,是嬰幼兒急性感染性腹瀉的主要病原體,輪狀病毒胃腸炎是一種全球性疾病。全球40%~50%的小兒腹瀉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,我國小兒腹瀉45.2%也是由輪狀病毒所致。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,發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節(12 月至次年2 月),但熱帶地區季節性不明顯。據估計,全球每年死於該病的幼童至少有85萬人,尤以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居多。
  不同於夏季細菌性腹瀉,輪狀病毒在-20℃還能穩定存活,煮沸才可使之迅速死亡,酒精等消毒劑也可將其殺滅。每年冬季發病,12月份達到高峰。
  發熱、嘔吐和腹瀉是最常見的早期癥狀,常出現脫水和酸中毒癥狀。對於輕度腹瀉者,家長可儘早給其喂服口服補液鹽,防止脫水和電解質紊亂。對反覆嘔吐或嚴重脫水者,可給靜脈輸液。
  患者與無癥狀帶病毒者是主要傳染源,主要傳播途徑通過人傳人,經糞—口或口—口傳播,也可能通過水源污染或呼吸道傳播。
  “維持良好的個人、食物及環境衛生,是防治的關鍵。”王教授提醒,處理食物或進食前,如廁後須洗手;清理嘔吐物、糞便及尿片時須戴上手套,並須再徹底洗凈雙手。學童如出現嘔吐或腹瀉現象,應儘早求診。還應註意,切忌擅自加大藥量濫用藥,如抗生素類藥主要是針對細菌性腸炎。
  手足口病高燒不退、頻繁嘔吐多為重症
  【典型病例】患兒囡囡,女,9個月,因發熱、發現皮疹、驚跳1天入院。入院當時體溫達39.5℃,精神反應稍差,雙手及口腔黏膜可見散在粟米大小皰疹,血常規白細胞明顯升高。
  【專家指南】“手足口病在往年的5~7月是高發期,長沙今年9月以來手足口病發病率有抬頭趨勢。”王教授指出。
  手足口病為嬰幼兒常見病、多發病,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可傳染本病。主要經糞便、口腔或呼吸道飛沫傳播,也可經接觸病人皮膚、黏膜皰疹液而感染。
  “家庭護理很重要。”王教授表示,應將患兒與健康兒隔離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患兒一周內應卧床休息,多飲溫開水。患兒因發熱、口腔皰疹,胃口較差,不願進食,故飲食宜清淡、可口、易消化,口腔有糜爛時可吃些流質食物,還可塗金黴素、魚肝油,促使糜爛早日愈合。臀部有皮疹的嬰兒,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,保持臀部清潔乾燥。
 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,無需特殊處理,可讓患兒多喝水,如體溫超過38.5℃,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。
 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,輕症多,重症少,死亡更少,即使發病也不用恐懼。有一點要註意區分,千萬不能認為手上起水泡就是手足口病,兒童出疹性疾病有很多,像麻疹、水痘、口炎都容易與手足口病混淆。
  關鍵問題是要早期識別重症患兒。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、呼吸等情況,是否出現高燒不退、頻繁嘔吐現象,這是重症的早期表現,要及時就診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肢体抖動,孩子在睡著時,突然肢体抖動驚醒,這種情況要引起重視。  (原標題:孩兒防冬病 常通風 多洗手 搞鍛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yblkluw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